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校教务处于近日成功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思政大讲堂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五位教师联袂授课,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研讨,引导师生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定位和实践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曾文明、田正君、周青三位老师共同讲授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核心章节。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其中,曾文明老师从理论维度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他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政治原则。”曾老师结合技工院校特点,强调我校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技工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田正君老师通过历史比较的视角,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她特别指出:“在疫情防控这场大战大考中,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根本原因。”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周青老师则从青年担当的角度,勉励技工院校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周老师强调,技工院校学生要立足专业、苦练本领,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定位
万丽丽老师系统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定位。她首先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入手,全面梳理了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她特别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历史定位方面,万老师通过对比分析,指出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万老师将抽象理论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她谈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坐标系'和'导航仪'。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担当
蒋甜老师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为题,激情洋溢地讲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章节。
在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蒋老师特别强调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她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离不开千千万万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接续奋斗。技工院校学生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这一席话让在场学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蒋老师还分享了多位优秀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如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国家级技能大师等,用身边榜样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她动情地说:“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是成就梦想的舞台,每一项精湛的技艺都是报效祖国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心怀'国之大者',练就'匠之能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师生反响热烈:理论之光点亮技能报国路
本次思政大讲堂活动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2023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的王紫悦同学表示:“老师们讲得既深刻又生动,让我明白了学好技能不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我要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教务处主任周立璇评价说:“五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解读,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技工院校实际,为我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示范。”
学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杨汉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大讲堂活动是我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将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宣讲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实践教学、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